偏激进的观点
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环节最拉胯的,基本上是用着世界一流的本科生,上着不入流的大学课程,做着世界三流的科研;
大学的教学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导向,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,因此念PPT成风,很多老师对自己上的课程都不求甚解,更别说清晰、有逻辑地进行讲述;
大学的科研,工科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,理科不以基础理论为导向,全都以论文为导向,浮夸风、炒概念,挂羊头卖狗肉者数不胜数。
温和的观点
所有的中国高校都是以科研而非就业为导向,重理论、轻实践,无论二本还是三本亦是如此。
特别是研究生阶段,产学研脱节严重,论文至上,学院导师繁重的科研压力导致无暇提升市场所需的实务技能,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。
恕我直言,除了少数985高校的部分硕博,其他学校根本没必要把发高质量论文作为学生申请毕业的前置条件。有多少人读研是因为热爱科研?大部分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。企业觉得毕业生不能招来即用,学生苦读多年也不可能降低期待,可不就出现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了吗?高校对学生的考核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,自然就培养不出适应市场的人才。
偏保守的观点
给人尝试发展方向的机会还是太少,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引。
对于专科、普通本科学校,基本上除了把书背好,把题刷好之外没有什么东西了,和高中差不多。显然,不会有公司雇佣人是看中一个人的刷题能力的(辅导机构除外),所以大家对做题这件事情嗤之以鼻,作业当然是抄的,下课了就玩,因为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促进自己的发展进步。虽然学校会建议大家实习,但是如何才能投中实习的岗位可就不知道了,自己投的话,普通的学校毕业都够难找工作了,实习更是没人鸟了。
重点大学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想要争取保研资格,各种分数条条框框计算,然后大家都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把那些分水到手。水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,你习惯了水,就很难认真做事了。
相对客观的观点
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个舞台,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受到的所有教育,都是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服务,为这个舞台服务。它所培养的人也是为了更好的嵌入社会,为社会发光发热,做好一个工具人。
最终,我们都成为了一个个优秀的演员,我们的演技之精湛,能骗过别人,更能骗过自己。
作为一个工具人,本身就是为社会所服务的,所以,我们通常能与社会和谐相处,然而,却无法与自己相处。
看看知乎上的那些问题,人生有什么样的意义?活着是为了什么?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。除了人生问题,在面对两性、事业的问题上也是充满了迷茫...
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不知道该怎么选择,我们甚至认为,别人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。
这就是我们教育所留下的最大问题——我们无法自处。
我们无法自处的原因就在于,教育从来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做自己,甚至于教育还在不断的抹杀我们成为自己的权利。
最终,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别人,变成了一个复制品,最终,把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抹杀得一干二净。
所以,我们的教育出不了人才,它所培养的只是工具人,或者高级工具人而已。
然而,自性又是与生俱来的,除非人被歼灭,死亡,否则内心深处的感受会一直和大脑里的观念碰撞着,这种感觉很难受,仿佛自己快要被撕裂一般,如同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。(本来就是)
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我们,每天都要花大把的时间、能量来修复这种撕裂感,使得“自己”这个工具能正常的运行。
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常态。